2024年10月26-28日,由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江苏省连云港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以“融合与创新,促进质的跃迁”为主题,邀请工业药剂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为新型制剂、新递药系统及先进制造等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产业融合创新,加快发展制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共同推进我国制剂技术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药监局副局长姜伟,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张志荣,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陆伟根,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委会委员,以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医药产业链的代表、知名专家和企业家们等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01

大会致辞

江苏省药监局副局长 姜伟

大会伊始,江苏省药监局副局长姜伟作开场致辞。他谈到,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药剂学领域科技的融合与创新,对推动制剂工业进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苏是全国医药产业大省,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明确把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发展。江苏省药监局作为服务医药产业的第一梯队,将在中国药学会的指导支持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药品监管改革创新,发挥药品监管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保障作用,积极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努力破解产业链卡脖子难题,着力促进新型制剂的转化应用,为加快发展制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共同促进制剂进步和医药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 孙咸泽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药更是今年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同时还强调要求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的境外新药上市的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在创新制剂和高端制剂产业化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比如注射用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复杂注射剂的领域,不仅有高端仿制剂产品上市,而且有复杂制剂创新产品上市,在新型膜剂、口溶膜领域,也有多种创新制剂产品包括改良型新药获批上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惠民

随后,大会现场宣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惠民的欢迎词。目前,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这不仅为工业药剂学的前沿技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更彰显了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坚定决心。新型制剂和新递释系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新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工业药剂学领域中的逐步应用,必将加速新型制剂和新递释系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步伐,推动药物制剂向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他呼吁,与会同仁能携手并进,守正创新,共同致力于加速制剂工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进程,为制药强国梦和健康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王健

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在致辞中谈到,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于 2020年9月在上海成立。四年来,在药学会的领导下,专委会在主办承办学术会议、参与和指导技术标准及指导原则的制修订、规划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发展线路图、调研分析我国医药工业产业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专委会于今年7月完成了委员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委员会,于10月26日完成了主委和副主委选举。在未来4年,专委会将继续完善我国制剂产业学术交流、产业合作、协同创新的平台,与中国药学会相关兄弟专委会密切协作,加强制剂前沿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转化。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现代中药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振中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现代中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振中出席大会并致辞。他提到,工业药剂学作为研究药物制剂和剂型的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等的综合应用性科学,在生物医药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对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作出明确的部署,为工业药剂学等领域研究指明了方向。康缘药业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10年1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到去年2023年,重组为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过程质量控制及智能化制造等科研工作,围绕着如何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着力解决制约中医药创新卡脖子问题。

大会致辞环节由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陆伟根主持。

02

大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作了主题为 “以功效物质为质量目标的中药制药过程智能制造研究”的报告。他表示,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中药智能制造领域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先进制造体系、提高智能制造水平、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我国中药制药工业目前正处于由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转型升级阶段。未来,新一代中药智能制造新技术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探索新一代中药智能制造全流程连续生产系统;二是搭建数智驱动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管控平台;三是持续提升工业大数据驱动的中药制药过程质量。

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主任、

ECNU-SCDEI药品监管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博士 陈桂良

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主任、ECNU-SCDEI药品监管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博士陈桂良围绕“药品先进制造数字孪生技术要求探讨”展开了分享。他指出,生物医药是我国智能化水平重点提升的十大领域之一,先进制造为传统的制药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我国生物医药发展智能制造面临“三大焦虑”——资源焦虑、数据安全焦虑、合规焦虑,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丰富,通过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信息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研发能力。同时,监管科学研究为新兴技术应用提供了支持,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并行,为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复旦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王建新

复旦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王建新以“AI 赋能药物制剂研发”为主题作了报告。他表示,AI技术在新型递送系统设计与评价的各个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作用巨大。然而,生物学的复杂性给数据获取和AI算法设计带来巨大挑战。给药系统体内过程、化合物与人体靶点的结合与反应过程都非常复杂,数据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差。目前,所用算法基本上是针对化学或材料学,未来的改进应围绕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的需求来进行。为了让算法与研究目的更好结合,技术人员应具备对制药医学和AI人工智能的深入理解,跨学科、多领域的深入合作,对于推进AI驱动的给药系统至关重要。

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健的报告题为“渗透泵控释片制造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他谈到,渗透泵控释片具有可实现24小时近似零级体外释药,药物释放不受pH、食物和胃肠道排空的影响,维持相对平稳的血药浓度等特点。然而,其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工序较多,关键辅料高渗透压推进剂聚氧乙烯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半透膜包衣工艺要求高,质量控制要求高。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关键辅料国产化替代、低温制粒专利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高效包衣专利技术提高包衣膜均匀性及产品质量、高效智能激光打孔与检查技术提升产能及产品质量,数字化管理技术构建控释片全生产过程的数据集中监控系统等技术方法,实现了药物制剂等自动化和智能化连续生产。

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张志荣和上海惠永药物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主持。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 陆伟根

在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陆伟根分享了题为“复杂制剂开发与辅料研究”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复杂制剂的分类以及全球的研发情况。他谈到,复杂制剂具有与创新药相比投入低、成功率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用药顺应性等优点,并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越趋重要,更是多种疾病和特殊人群用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充分利用材料、生物、医学、机械、信息等学科的进步成果,协同创新。此外,复杂制剂的商业化需要重视和加强新辅料的开发、辅料质量研究及其适宜的质量标准制订。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李亚平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平的报告题为“高端制剂——长效注射剂的研究进展与思考”。他介绍到,长效注射剂(LAI)是指经皮下或肌内注射等途径给药,在注射部位形成药物储库发挥长效释放作用,通常能够在几天至几个月内持续释放的药物。LAI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用药依从性,简化药物治疗方案,且血药浓度波动小、没有“峰谷效应”、不良反应少。他还分享了其团队开发的以伏硫西汀、罗替高汀、HLR102、HLR103、棕榈酸帕利哌酮、阿立哌唑为代表的长效注射剂产品,为长效注射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沈阳药科大学教授 方亮

沈阳药科大学教授方亮的报告题为“创新辅料助力经皮给药制剂产业化”。他指出,相比其他给药途径,经皮贴剂具有研发风险很低、患者依从性高、避免肝脏首过代谢等优点。目前,国内经皮给药贴剂产业化面临着研发难度大、辅料种类少、人才稀缺、质控生产设备少等挑战。他分享了其团队研发的压敏胶和促进剂系列产品,系统研究聚丙烯酸压敏胶与药物和促透剂的相互作用规律,分子水平上阐明三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贴剂处方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其中,羟苯基压敏胶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和药物控释性能,为开发长效控释贴剂设计提供了关键辅料。这些产品的开发将会助推我国经皮贴剂国产化进程。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 尹莉芳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尹莉芳和与会嘉宾分享了“长效制剂的开发及产业化技术”的报告。她指出,目前创新药研发投入成本高昂,陷入“内卷”,竞争激烈;仿制药面临集采,利润空间降低;改良型新药是中国药企拓展品种的发展趋势。改良型新药有相应配套的法规政策和指导原则支持,开发方向明确,监管部门鼓励研发企业沟通交流。长效注射剂的开发具有较高难度,在改良型新药中属于高技术壁垒的改良途径,能够在提升药品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解决实际临床需求的基础上,避免“同质化”、“扎堆申报”等情景出现。

江西普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军平

江西普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军平发表了“中药均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的主题演讲。他谈到,普正制药创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江西吉安·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专注于天然植物精品药,为医患提供慢性病与疑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普正制药创造性提出多因素、多约束、多目标的优化求解算法,研发智能均化软件。该均化技术给出调配方案,通过智能调配方法,可以达到显著提高中药生产投料饮片和成品均一性的目的。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本单位的红花逍遥片,裸花紫珠颗粒等5个中药品种中得到产业化应用。

山东绿叶制药集团创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 张雪梅

山东绿叶制药集团创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张雪梅就“长效可注射微球的产业化开发”展开分享。她介绍到,微球是指药物与适宜载体通过一定的分散包埋技术形成的具有一定粒径(1-250μm)的微粒组成的固态、液态或气态药物制剂。长效微球剂剂临床价值大、市场潜力好,具有较大市场空间。绿叶制药目前有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注射用罗替高汀微球、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等长效微球制剂产品获批上市。未来,绿叶制药将进一步充分挖掘上市产品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已上市产品的“痛点”,进行创新和改良,开发更多长效微球产品。

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王小雷

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小雷带来了“精神类药物复杂制剂的研究思路及产业化实践分享”的精彩报告。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常伴有多方面的认知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药物能对50%-80%的阳性症状有明显疗效,药物治疗原则强调足够早(期)、足量、足疗程“全病程治疗”。如何提高依从性是中枢神经领域的新剂型开发所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他分享了豪森药业治疗精神类疾病口溶膜剂、渗透泵片等产品的开发经验,为聚焦疾病的治疗需求、推进药物新剂型的产业化带来了许多思考。

越洋医药开发(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

董事长兼CEO 闻晓光

越洋医药开发(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闻晓光围绕“创新制剂开发策略与差异化思考”展开分享。他谈到,制剂开发应聚焦满足还未满足的临床用药需求,为患者提供疗效更优、副作用更小、顺应性更好的新药。越洋医药于2011年12月成立于泰州中国医药城,研发基地分布在广州、泰州和加州圣地亚哥。公司应用“自主创新的缓控释平台技术”,开发针对全球市场的NDA 505(b)(2)/口服缓控释新药。此外,公司有21项缓控释技术及产品专利获得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多国授权,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缓控释新药开发公司。

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分别由天津市药理学会理事长、天津药物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汤立达,翰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吕爱锋,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华菲,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璐璐主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